2021-12-18

大多数时候微信等即时交流工具,对我来说都不是最佳的互动方式,同步性要求太高,也难以系统和深度表达信息。平时虽然会关注朋友留言或动态,但大部分都是后知后觉,很难及时回复,这不但给互动带来困扰,并且更难以做到有价值的交流。

之所以开设这个账号,一方面是满足我的沟通需求;另一多半是因为深感自己成长过程,从外界汲取甚多,及至而立之年,在平凡又独特的人生历程中,也有些许收获和感悟,所以希望能及时总结记录这些经验体会,分享和回馈自己的一份思考。虽然不见得有多大效用,或许可以帮年轻的朋友和未来的自己消除一些困惑,避免重蹈覆辙,同时也希望能跟志同道合者切磋交流一些人生历程中的见解体会。此外,囿于地域和时间局限,跟亲朋好友深入沟通和交流的成本变大,很难有机会让彼此思想接受碰撞和审视,所以开通这个账号,也是重新结识新老朋友,并加深彼此了解和交流效果。

为方便大家理解以后的文章和思路,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求学和成长背景,自幼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,资质并非出众,亏得学习还算努力,勤能补拙本科考入吉大,后进入北大读研,再后来就出国读博和工作。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成长过程中,既继承了父母的很多优良品德,但也免不了受制于有限的视野和格局。幸于多年求学和阅读过程中,逐渐打开视野,也遇见颇多良师益友,乃至自己生命的另一半。在不同环境的磨合和思想碰撞中,通过不断自我审视和外界反馈,得以不断学习,成长和蜕变。

未来计划写作的话题范围,会从自己力所能及处入手,多数是跟学习、成长、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,目前不会涉及太多专业知识,不过将来也有可能有所拓展,分享一些专业领域和兴趣的话题。大概可以首先列出初步的写作计划和大纲:

  • [[为学篇-第一]]:分享一些有关教育和学习的经验感悟,在我看来启发学习动机,教授学习方法和培养习惯是教育的核心。保持不断学习和成长是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生存本领,知识本身并非目的,如果它没有改变自我认知和行为习惯,也没有深化对社会或客观现实的认识与改造,那么就没有发挥价值。
  • [[自我驱动力从哪里来]]?:人既不总是情绪驱动也不全是理智控制,所以寻找快乐、幸福、价值和意义贯穿一生,努力以全局思维和长线思维看透人生,发掘和培育内在驱动力。
  • 自我觉察人生追求的维度和目的(享乐,成功,善行,解脱),从宗教和哲学中发掘。底层逻辑有哪些?:个人价值观是内核,以科学方法认知自己,世界和社会
  • 消费主义和价值的困惑:消费主义社会,如果没有自己的主见,稍不留意人的注意力和消费就被。社会发展和人类进化,归根结底是一部分人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工具的革新,不断提供满足人类生存和意义的产品与服务。商业社会,道德社会和公益社会;
  • [[量化自我和数字孪生]](量化追踪生活方式和习惯,监测和管理身心健康,工作效率和产出):生活中每一个关于分配资源的决定(无论是健康,娱乐,家庭,工作),都表明了你真正在乎的是什么。无论你的目标和战略再怎么清晰,然而你投入的资源和你的战略方向不一致,目标和战略都是毫无意义的。 自我量化是帮助发现理想和现实间的鸿沟,不断解决二者间的错配。
  • [[知识管理工具和经验分享]]
  • 社会和职业发展靠什么(此话题,仅作讨论-启发):职场是竞技,但远不止于竞技
  • 社会能力和习惯(沟通,人际,理财,投资,)此话题未定,可并入工作和职业发展

在发文频次上,会根据自己精力和时间调整,忙的时候大概每月或每季度一篇。为了防止自己的惰性,所以定个底线,每年至少三篇。另外,经过初步评估自己目前的能力,为了不给自己增加负担和压力,导致发布一些没经深度思考的文章滥竽充数,也拟定一个发文上限,每年至多十二篇文章,原则是宁缺毋滥;另外,写文章主要是分享一些有深度和高信息密度的个人思考,发出的文章如果不满意,或者有了新的认知,应该会不断修订和更新。

写作目标不为收入,也不图流量,唯希望能给身边的人,读到的人带去积极的影响,此外也希望能以文会友,促进与朋友的沟通,讨论和学习,所以大家如有不同见解和收获,也可以评论或留言。最后,随着个人的成长或条件变动,未来写作内容和形式也许都会有所调整,我也会根据读者反映不断改进和提高,这个过程会对建设性意见和评论保持开放,因为 “写作是一条认识自己,认识真理的路”